食品行业加快新质发展

日期:2025-09-30 14:27:53 浏览:

  由中轻食品工业管理中心和江南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中国食品产业发展大会暨中轻食品工业管理中心技术专家委员会年会日前在江苏无锡举办。

  今年1—7月,食品工业规上企业营收达到5.1万亿元;利润超过3300亿元,进出口超过820亿美元,农副食品加工业投资增长17.8%,食品制造业投资增长15.4%。食品工业以占轻工业35.6%的资产,实现了39%的营业收入,创造了43.8%的利润。食品工业作为轻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运行的压舱石,作用更加显著,对扩内需、促消费、稳增长、保民生贡献了重要力量。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表示,食品行业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2024年,食品行业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发明奖4项,科技进步奖56项,科技成果鉴定113项,奖项增长140%。21家食品企业入选工信部5G工厂。据估算,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年研发投入近700亿元,营业成本下降1.1%。

  张崇和建议,推动食品行业新质发展要加强前瞻研究,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聚焦传统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生物制造和未来食品。立足创新发展,赋能食品生产新质发展。2024年,轻工科技百强平均研发强度达到2.9%,11家生物发酵企业平均3.6%。食品行业企业,要增强科技供给,大力支持基础研究,加强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研究,加快关键技术突破,推动食品产业新质发展。加速成果转化,加快合成生物学、营养基因组学等前沿技术的转化应用。面向创新成果产业化,围绕技术研发、中试验证、推广应用等全链条,加快布局高水平创新平台。瞄准新需求,研发功能食品、生理调节食品、个性营养食品和特殊膳食,发展满足人类健康需求的食品新业态。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轻工全行业有国家级绿色工厂1321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67家。其中,食品行业分别有657家和26家。伊利集团已建成零碳工厂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44家。“食品行业企业要加快绿色生产,加强设备绿色改造,建设绿色工厂,发展绿色供应链。要推行绿色设计,应用低碳工艺,推进能源清洁化、生产清洁化、资源集约化、产品绿色化,推动食品行业可持续发展。”张崇和说。

  全国轻工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86.2%,关键工序数控化率62.4%,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率47.2%,分别高于全国工业13.1、10.3和7.9个百分点。全世界灯塔工厂201家,中国85家;轻工业有28家。青岛啤酒、蒙牛乳业、海天味业等公司,已率先建成灯塔工厂。“食品行业企业,要推进食品智能制造、智能检测、智能流通,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要利用数字技术,完善食品产业链,建立从原料、加工、销售到消费的全生命周期监控体系,确保食品全链条质量。利用数字技术,精确分析元素组分,优化食品结构配方,增强营养保健功能,全面提升食品品质。”张崇和说。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食品处处长纵瑞龙表示,今年以来食品工业生产经营总体平稳,产品产量稳步提升,投资保持较高热度,企业盈利水平也在不断改善。食品工业未来发展应坚持与消费者同频共振,要特别注重科普宣传先行,更加深入地开展营养安全研究,也要加强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培育。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表示,健康膳食是践行主动健康的重要举措,特殊食品区别于普通食品,主要针对特定生理状态、特定营养需求的人群,包含了保健食品、特医食品、婴配食品。2024年,我国保健食品年产量约80万吨,产业规模约4500亿元。健全保健食品功能声称及评价体系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只有在确保市场规范的同时鼓励技术创新突破,才能形成科研支撑产业、产业反哺科研的良性循环。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认为,食品资源挖掘的战略任务是要实现全球食物可持续发展、保障我国食物供给安全、提高全民营养健康水平、加快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抢占世界科技制高点。食品资源挖掘包括食品新资源的挖掘与安全评价、功能和个性食品资源产业化与产品创制、食品新资源颠覆性技术创新等工作,存在大量科学机遇。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和表示,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关键时期,然而“内卷式”竞争却成为制约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障碍。科研选题同质化、跟风式研究盛行导致产业产能过剩,价格战愈演愈烈、论文与专利“增量不增质”,关键菌种、核心酶制剂、智能装备等仍受制于人。唯有摆脱低水平重复,追求原创性科研与颠覆性技术,才能真正实现食品生物制造产业的高质量跃升与可持续发展。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